文章列表
1
林黛玉进入贾府的第一天,没见到大舅舅,大舅母“苦留吃过晚饭去”,也就是说留黛玉吃了晚饭再走,而且是“苦留”,说明留得很认真。其实是假的。
幸亏黛玉的家教不错,很体面的拒绝了,说“舅母爱惜赐饭,原不应辞,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,恐领了赐去不恭……”可是猫哥当年就真的上了一回当。
我也有两个舅舅,舅舅家有表兄也有表姐,和黛玉相似;我还有一个姨妈,姨妈家有表姐和表妹,跟宝...
幸亏黛玉的家教不错,很体面的拒绝了,说“舅母爱惜赐饭,原不应辞,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,恐领了赐去不恭……”可是猫哥当年就真的上了一回当。
我也有两个舅舅,舅舅家有表兄也有表姐,和黛玉相似;我还有一个姨妈,姨妈家有表姐和表妹,跟宝...
[ 查看全文 ]
表明出处后,小说内容就从“当日地陷东南”开始了。这样的开头是中国小说的共同特点,形像的比喻是说“就像一台摄像机从宇宙深入开始拍,镜头慢慢摇近,最后对准你家。”
以上这个比喻不知道是谁说的了,想来也对。不过现代小说似乎已经不再走这条路了。以我这点文学素养,既没读过几本古典小说,更没过读几本现代小说。所以,以上内容均出自感觉或别人的评价。
我看不出两种开头有什么优劣,以我本人的读书习惯来说,我倒是喜欢前者。因为后者往往开...
以上这个比喻不知道是谁说的了,想来也对。不过现代小说似乎已经不再走这条路了。以我这点文学素养,既没读过几本古典小说,更没过读几本现代小说。所以,以上内容均出自感觉或别人的评价。
我看不出两种开头有什么优劣,以我本人的读书习惯来说,我倒是喜欢前者。因为后者往往开...
[ 查看全文 ]
书中说,这石头之所以能够入尘世历劫,完全是一僧一道所为。从第一回看,引入这两人无非是为了给小说编个浪漫的起源。一僧一道与女娲一般,只是个符号。
然而本书的作者在书的字里行间透着许多因果报应的思想,读到后面,当一幕幕前后联系、充满因果的事情展现给读者时,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一僧一道的作用——他们是整个小说情节的推动者。
红尘中的确有荣华富贵,但是在当时的世界,绝大多数人是一贫如洗的,家道殷实已经是少数,荣华富贵原本只属于极个别现象。僧和道原...
然而本书的作者在书的字里行间透着许多因果报应的思想,读到后面,当一幕幕前后联系、充满因果的事情展现给读者时,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一僧一道的作用——他们是整个小说情节的推动者。
红尘中的确有荣华富贵,但是在当时的世界,绝大多数人是一贫如洗的,家道殷实已经是少数,荣华富贵原本只属于极个别现象。僧和道原...
[ 查看全文 ]
女娲补天有没有炼石头?炼了多少块?我没有去查过什么资料。不过据《红楼梦》第一回记载,是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。
为什么用这个数字,作者应该是为了凑“3”的整数倍。据说不止在中国以3为大的传统,其它国家也有这个现象。纠其原因,应该是源于原始社会的数学不发达。从类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,智力水平是慢慢发展的。在数数方面,从不会数到数1是一个质变,从1到2再到3是个量变,而超越3却又是一个大飞跃。所以,某一时期把3当成很大的、遥不可及的数应该不是偶然的现象。...
为什么用这个数字,作者应该是为了凑“3”的整数倍。据说不止在中国以3为大的传统,其它国家也有这个现象。纠其原因,应该是源于原始社会的数学不发达。从类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,智力水平是慢慢发展的。在数数方面,从不会数到数1是一个质变,从1到2再到3是个量变,而超越3却又是一个大飞跃。所以,某一时期把3当成很大的、遥不可及的数应该不是偶然的现象。...
[ 查看全文 ]
《红楼梦》成书于“文字狱”兴盛的黑暗时代,文字狱之盛从书里书外都可看出来。据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批注所述,其中有许多文字是原本已经写成后,经脂砚斋建议后忍痛或改或删的。而三分之一篇幅的丢失据前人考证也与文字狱有关。不得不让人扼腕长叹。
一部残缺不全的书,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,不得不让人对作者曹雪芹产生无限的钦佩。也许有人要说,如果它不是残缺不全,也许还没这么有名呢。我倒不这么认为:因为在胡适以前的两百年间,世人并不知道此书是残缺的,但是已经造就了...
一部残缺不全的书,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,不得不让人对作者曹雪芹产生无限的钦佩。也许有人要说,如果它不是残缺不全,也许还没这么有名呢。我倒不这么认为:因为在胡适以前的两百年间,世人并不知道此书是残缺的,但是已经造就了...
[ 查看全文 ]
1